作家
作家并不希罕,我们家就曾经出现过一个半。
一个是激浪鱼,之所以取这个笔名,是想让自己象激浪鱼一样充满生机,克服困难。她适合当作家,首先记忆力超群,几乎过目不忘,这就具备了作家的基础;从小看的小说很多,当然大都是打发时间,看个热闹。不过人说"熟读唐诗三百首,不会写诗也会诌",人家人间冷暖、事事苍凉全在书中经历过。谈起来对某些事情的看法,小嘴说起来也是巴巴的,一听就知道肚里有货,电视剧也是看个开头就知道结果,那编剧在他面前象个白痴。那位说了,你甭吹了,俺读书也不少,怎么没听过激浪鱼这个名头啊。别急嘛,且听我慢慢道来。
激浪鱼有追求,曾经构思过几部长篇小说。随便拿出任何一部都是划时代的。她也有实质性的行动, 小说的开头都想好了,而且有两种。
其一:金宝突然醒了。(发现自己被捆在一艘驳船里,夜寂静的可怕,只有船浆轻击河水的声音)
其二:金宝六岁被卖到了上海。
注:括弧里是俺的狗尾续貂,顿使这开篇失去许多色彩。金宝是激浪鱼的奶奶,和摇到外婆桥里的巩俐不是一个人。
内容大致是描述自己的家史,奶奶是苏州人,六岁被卖到了上海戏班子唱戏,爷爷是成都哥老会的四少爷,到上海办事看中了金宝,买去做丫鬟。经历上海风花雪月,艰苦卓绝的抗战,不知何去何从的内战,解放后整改,跃进,文革,直至改革开放。小说反映中国各个时期的社会矛盾;且人物众多,计爷爷奶奶以及父辈五家人家,反映各个阶层不同人性与社会冲突导致的忧喜悲欢;空间遍及全国,从繁华的上海到安逸的成都,从解放的北京写到开放的南京,从白山黑水到雪域高原;时间跨度近百年,历经三代,描述人物三百多,其中有名字名的上百人,城市乡村十余个,遍及八个省份。借用红楼梦的写法,前头用偈语点出人物命运,这样万一写不完辞世,还能留给后人些续写的依据。
小说太精彩了,加上自己文采好,反而无法选择。就拿这个开头来说,你说舍弃哪个好呢?无论哪个都是惊世骇俗的,为了这个,小说到现在还只是个开头。就像她的健身计划,制定的很好,每次都能给自己找到不去锻炼的理由,吃完饭就瘫在沙发上看电视,点评剧情的优劣。嗯,也许,她更适合做个评论家。
当然,她也知道反省自己,认识到自己功力还没有到驾驭长篇的水准。也曾想过进修汉语,可后来看到古文的深奥就退缩了。沧海桑田,现在基本已经放弃了写作的念头,准备转行去做一个杨凤池一样的心理学家了。
我想当作家,是小时候看了武侠小说以后。抛开书本,接下来就是无穷尽的遐想。受尽恶霸地痞的欺凌,流落深山,碰到仙人授以绝世武艺,无需修炼,吃千年蛇胆或灵芝而具备几百年功力,后除暴安良,并抱得美人归。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,越想越高兴,越想越睡不着,便有了写作的冲动。从哥哥那儿偷得一本印有八十年代美女插页的软皮抄,将前面他抄的情诗撕去,每一页编制上号码。准备采用我国传统的章回体,前两页拟出章回目录,每一回后标注上页码,准备开始我的鸿篇巨制。也怪那时生活条件差,吃的不好,体力就跟不上,写不了两页就被瞌睡虫附了身,把笔和纸一丢便沉沉睡去。第二天隔壁小军小强找来,自然是先玩为快。疯癫一天回来,累了便睡觉。就这样睡醒了玩,玩过了睡,也不知过去了多少日月春秋,眼见我从一个傻小子变成了个美男子,小说还是只有个目录,再也没有继续下去。咳,正所谓少壮不努力,老大徒伤悲。如果当时写成出版,赚的第一桶金,我也不至于现在还为生计发愁。
长大后,写小说的欲望,倒是从来没有出现过。所以,我只能算半个作家。